中文

English

文献导读: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PhIP-Seq技术揭示HCT后病毒抗体反应谱动态变化

发布时间:2025-03-12   信息来源:尊龙凯时官方编辑

导语:在生物医疗领域,造血细胞移植(HCT)是一种关键的治疗多种血液疾病的方法。然而,移植后免疫系统的重建过程复杂,患者在此期间面临感染等风险。传统的评估方法无法准确反映患者对特定病毒的免疫状态。近期研究利用VirScan(基于PhIP-Seq技术检测病毒抗体反应谱)揭示了HCT前后患者病毒抗体反应谱的变化,为深入理解HCT后的免疫重建提供了重要基础,这对临床治疗具有深远意义。

文献导读: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PhIP-Seq技术揭示HCT后病毒抗体反应谱动态变化

2019年8月,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在《Blood》杂志上发表了题为“Comprehensive virome wide antibody responses by systematic epitope scanning after 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的研究。研究中,作者使用VirScan检测人体对206种病毒的免疫反应,并引入生态学指标(α-diversity和β-diversity)系统分析HCT后供体和受体的病毒抗体反应谱的变化。这项研究探索了移植前后体液免疫重建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生物标志物,也为优化供体选择提供了依据。

研究背景

目前,对HCT后体液免疫重建的理解仍然存在局限,传统评估方法(如淋巴细胞计数或免疫球蛋白水平)无法准确反映患者对特定病毒的免疫状态,给临床医生评估患者的感染风险和免疫恢复带来了困难。近年来,随着对病毒感染与免疫重建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开始探索更全面的免疫评估方法。

VirScan技术作为PhIP-Seq技术的一种应用,提供了个体对特定病毒免疫记忆的详细信息,并通过生态学指标量化病毒抗体反应谱的整体特征。其优势使VirScan成为研究HCT后体液免疫重建的理想工具,有利于揭示供体与受体免疫系统之间的融合过程,并评估各种临床特征(如供体年龄、CMV血清状态、糖皮质激素使用等)对免疫重建的影响。

主要研究结果

结果一:病毒抗体反应谱的动态变化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研究发现,供体和受体的某些临床特征显著影响了移植后病毒抗体反应谱的多样性和特征。具体而言,供体年龄和CMV血清状态是影响移植后100天病毒抗体反应谱的最强因素。中年供体(40-55岁)的反应谱多样性更高,并且在移植后100天的评估中表现出更好的指标。此外,CMV血清状态对移植后100天的反应谱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CMV血清阴性供体与阳性受体的组合中。

此外,接受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受体,其病毒抗体反应谱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降低,提示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能 adversely 影响免疫重建。在移植后365天,供体特征的影响减弱,受体自身免疫特性逐渐恢复,病毒抗体反应谱的相似性更接近于移植前状态。

结果二:移植后病毒表位的变化依赖于移植前的血清学状态

研究详细分析了供体和受体在移植前的血清学状态(即是否曾感染特定病毒)对移植后病毒表位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移植后受体的病毒表位变化显著依赖于供体和受体的血清学状态。对于未感染特定病毒的供体和受体(D-/R-)组合,移植后表位变化较小。而在供体未感染但受体已感染的情况下(D-/R+),移植后受体的表位数量显著增加,反映出受体免疫系统CMV的快速再激活,显然与供体的免疫缺失有关。

相反,对于阳性供体(D+/R-,D+/R+),移植后受体的表位数量显著减少,说明供体的状态对受体的免疫情况有重要影响。

结果三:CMV表位识别的异质性对免疫重建的重要性

本研究特别关注CMV表位识别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在移植后早期CMV再激活的受体中,CMV表位识别的异质性表现显著。在CMV再激活的受体中,43%的供体-受体对在移植前后的CMV表位识别模式存在显著差异,而未再激活的供体-受体对中,该比例仅为8%。这一发现暗示了CMV再激活可能与更广泛的免疫反应激活相关,导致受体对CMV表位的识别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

此外,CMV表位识别的异质性也可能与供体与受体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在CMV血清阴性供体与阳性受体(D-/R+)组合中,这种异质性尤为明显,这表明供体缺乏预先存在的CMV免疫记忆,而受体的CMV特异性免疫反应在移植后需重新建立。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应用VirScan技术,揭示了HCT后免疫重建的复杂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这与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的价值观相契合,强调了在医学研究中追求卓越的精神。

参考文献:Bender Ignancio, Rachel A et al. “Comprehensive virome wide antibody responses by systematic epitope scanning after 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 Blood vol 134, 6 (2019): 503-514. doi: 10.1182/blood2019897405

关于PhIP-seq技术

噬菌体免疫沉淀测序(PhIP-seq)技术是一种高通量抗体谱检测技术,结合了高容量噬菌体展示多肽库、抗体免疫沉淀及高通量测序技术。该技术能够针对数十万种抗原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全面绘制血清抗体谱,是免疫力相关研究的有力工具。

PhIP-seq技术原理:首先选择目标抗原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将每个蛋白切分成重叠肽段。然后根据肽段序列合成对应的DNA寡核苷酸,并连接到载体上,形成多肽抗原库。在样本血清与多肽抗原库孵育后,通过Protein G/A的磁珠富集抗体特异性的噬菌体,后续进行PCR扩增、建库及测序,从而获得抗原多肽序列,解析相关疾病的抗体组成特征。

未来,PhIP-seq技术将在疾病生物标志物筛选、病因学研究以及疫苗疗效评估等领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